世人总盼着 “执竿便得鱼” 的顺遂,却常忽略:“寻” 的本身,早已是生命慷慨的馈赠。若执着于溪水中的游鳞,或许会错过岸边的晨露、林间的清风;可即便最终未得鱼,踏过的浅滩、听过的涛声,亦是藏在行囊里的收获;若意外捧得熊掌,那更是 “寻” 途中的惊喜回响。说到底,“寻” 是步履,“得” 是馈赠,无论结局是 “无果” 还是 “得宝”,只要躬身向前,便自有其乐 —— 这 “有寻有得” 的滋味,不正是人生最鲜活的乐趣么?
“寻鱼无果” 时,“寻” 的过程已是千金不换的宝藏,此乐在历经山河的丰盈。明代徐霞客一生都在 “寻鱼”—— 他怀揣着对地理奥秘的热忱,立志走遍天下名山大川,摸清江河脉络。这 “鱼”,是他心中清晰的探索目标:要勘破雁荡山的成因,要追溯金沙江的源头,要记录未曾被载入典籍的地貌。为了这尾 “鱼”,他背着竹篓、握着游记本,踏遍十六省的土地:在黄山遇暴雨,裹着蓑衣蹲在岩缝里仍不忘标注山石走向;在漓江逢暗礁,乘小舟颠簸时还在默写水流急缓;在云南探溶洞,举着火把深入幽暗深处,哪怕石块砸伤脚踝,也只顾着记录钟乳石的形态。
展开剩余76%可并非每一次 “寻” 都有明确结果:他曾为寻雁荡山 “顶湖”,攀援悬崖三日,最终只见到云雾缭绕的空谷;曾为追金沙江源头,跋涉半月,却因粮草耗尽不得不中途折返。这便是 “寻鱼无果” 的时刻,但徐霞客从未因此懊恼。他在游记里写道:“虽未得湖,然云雾穿隙而过,沾衣皆湿,如入仙境,此乐非笔墨可书。” 原来,他在 “寻” 的途中,早已收获了比 “鱼” 更珍贵的东西:是黄山暴雨后初晴的霞光,是漓江渔舟唱晚的悠远,是溶洞里水滴击石的清响。这些历经山河的记忆,这些用脚步丈量大地的体验,让他的生命变得厚重。若他因 “无果” 便停下脚步,怎会有《徐霞客游记》里那些鲜活的文字?怎会有 “一生好入名山游” 的畅快?这 “寻而无果” 的乐,恰是 “踏遍青山人未老” 的丰盈,是见过天地后的开阔。
“得熊掌” 之时,“寻” 的积淀让意外之喜更显醇厚,此乐在苦尽甘来的回甘。居里夫人当年在实验室里的 “寻”,起初目标明确 —— 她要从沥青铀矿中提取纯铀,这便是她一心要捕的 “鱼”。为了这 “鱼”,她在简陋的棚屋里熬过无数日夜:一锅锅煮沸沥青铀矿,用铁棍反复搅拌,浓烟熏黑了她的双手,辐射侵蚀着她的身体,可她从未停下 “寻” 的动作。彼时的她,眼里只有那抹象征铀的微光,从未想过 “熊掌” 会悄然降临。
直到某天,她发现提炼出的物质放射性远超纯铀 —— 这意外的发现,让她意识到其中藏着未知的新元素。正是常年 “寻铀” 的积淀,让她对放射性物质有着敏锐的感知;正是 “寻” 途中的坚持,让她敢于突破预设,深入研究。最终,镭元素的发现震惊世界,这双拯救无数生命的 “熊掌”,从不是凭空出现的奇迹,而是她 “寻鱼” 时日复一日的坚守换来的惊喜。当她第一次在暗室里看到镭发出的淡蓝色微光时,眼中的泪光里,藏着的不仅是成功的喜悦,更是对 “寻” 之价值的笃定 —— 若没有之前提炼铀的苦,怎会有此刻发现镭的甜?这 “得熊掌” 的乐,是 “千淘万漉虽辛苦” 后的回甘,是付出终有回响的踏实。
即便没有惊天动地的目标,普通人的 “寻”,也藏着 “有得” 的小确幸,此乐在点滴成长的温暖。邻居张阿姨退休后,迷上了种月季,她一心想种出 “粉扇” 品种 —— 那是她心中的 “鱼”,花瓣层层叠叠,像极了年轻时见过的婚纱。为了这株 “粉扇”,她每天清晨去花园松土,傍晚蹲在花池边施肥,还特意去花市向老花农请教,甚至在网上查遍了月季养护的资料。可过了大半年,“粉扇” 的幼苗始终没开花,反而因为浇水过多,叶片渐渐发黄。
张阿姨虽有些失落,却没放弃 “寻” 的热情。她调整了浇水频率,又在花池边种上了耐阴的绿萝和多肉。没想到,绿萝的藤蔓顺着花架爬满了窗台,多肉长出了胖乎乎的叶片,路过的邻居都夸她的小花园变得更热闹了。更意外的是,年底时,那株看似枯萎的 “粉扇”,竟在枝条末端冒出了一朵小小的花苞。张阿姨笑着说:“没等来大朵的‘粉扇’,却有了满架的绿萝和多肉,还有这朵小花苞,值了!” 她在 “寻花” 的过程中,不仅学会了园艺技巧,还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花友,每天照料花草时的平静与期待,早已成了生活里的小快乐。这普通人的 “寻”,没有宏大的目标,却在点滴中收获了成长与温暖 —— 这 “有寻有得” 的乐,是烟火气里的踏实,是平凡日子里的光亮。
反观那些只愿 “临渊羡鱼” 的人,他们总在渴望 “得鱼” 或 “得熊掌”,却不肯迈出 “寻” 的脚步:想学画画,却总说 “没时间动笔”,最终只能对着别人的画作叹气;想练书法,却总怕 “写不好”,笔墨纸砚买回家便束之高阁。他们错过了 “寻” 的过程,也便错过了过程中的乐 —— 错过了第一次握笔的生涩,错过了反复练习后的进步,错过了偶然画出一幅好画时的惊喜。这样的人生,看似安稳,却少了 “有寻有得” 的鲜活,又何谈 “不亦乐乎”?
孔子说: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” 这 “乐之者”,便是懂得在 “寻” 中找乐趣的人。他们不执着于 “鱼” 是否入篓,不焦虑于 “熊掌” 是否降临,只在意每一步 “寻” 的脚步是否踏实,每一次 “寻” 的体验是否鲜活。因为他们知道:“寻鱼无果” 时,脚下的路、眼中的景,已是收获;“得熊掌” 时,过往的苦、当下的甜,皆是馈赠。
人生本就是一场 “寻” 的旅程,不必问终点是 “鱼” 还是 “熊掌”。只要我们带着热忱出发,带着坚持前行,便会在 “寻” 的途中,收获丰盈的经历、醇厚的回甘、温暖的成长。这份 “有寻有得” 的滋味,这份不疾不徐的快乐,不正是生命最动人的模样么?
寻鱼无果或得熊掌,有寻有得,不亦乐乎!
发布于:广东省股票短线配资,闻道配资,财富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