截至8月14日,今年来中证全指上涨12.34%、恒生指数上涨27.22%,港股涨幅是A股的两倍多;A股投资者大多通过“互联互通”机制投资港股个股、或者通过基金投资港股。而上证港股通指数今年来已经上涨31.76%,超过恒生指数。
港股通标的股票共有553只,有基金跟踪的港股通各类主题或策略指数将近40个,跟踪基金超过200只,跟踪规模将近1700亿元。
一、港股通“宽基”指数
1、指数
上证港股通指数(H50069)成分股为所有港股通标的股票,共553只;
港股通中国100指数选取港股通范围内中国100家最大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;
港股通50指数选取港股通范围内的最大50家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;
恒指港股通指数选取“能通过港股通买卖的恒生指数成份股”作为样本;
港股通50、恒生港股通、港股通100的成分股均为规模较大的股票,港股通指数相当于“港股通综指”。
2、基金
下表只列出了成立时间早于今年、规模大于5000万的初始基金。
二、医药生物板块
1、指数
创新药是港股的特色板块,今年创新药赛道爆发,带动了整个医药生物领域的股价上涨。
今年以来,与创新药相关的指数涨幅均超过100%。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涨幅略高于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,后者涨幅高于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。
2、基金
今年成立的基金未列入。
三、科技板块
港股有大量A股缺失的科技类股票,比如腾讯、阿里巴巴、美团、小米、京东、网易、联想、POP玛特、新东方、百度、快手、哔哩哔哩等新老中概股;港股通科技、恒生科技、港股创新药等形成本轮牛市以来的港股的新热点。
1、指数
下表中的7个港股通科技指数,跟踪基金多达49只、规模632亿。
2、基金
今年新成立的基金未列入。
基金均未能跑赢指数。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基金涨幅强于其它指数。
四、港股通消费
1、指数
中证港股通消费成分股“选取属于主要消费、除汽车零部件与轮胎行业外的可选消费、传媒、消费电子终端等行业的证券作为待选样本;”
国证港股通消费成分股“公司业务涉及服装、珠宝、美容护肤等个人用品,白色
家电、食品饮料等家庭用品,餐饮、旅游等消费者服务,以及其他消费相关领域。”
中证港股通大消费成分股“选取可选消费、主要消费、医药卫生、林业产品及纸制品等行业公司的证券作为待选样本;”
国证港股通消费指数不包含可选消费“汽车”;中证港股通大消费指数将“医药卫生”列入消费领域。
港股通消费包含许多A股缺失的消费股票,比如美团、POP玛特、海底捞、百胜中国、达势股份、以及近期上市的茶饮连锁蜜雪冰城、茶百道等
2、基金
国证港股通消费指数(987024)的三只跟踪基金均为今年内成立,未列入;
两只港股通汽车ETF基金军成立于去年底,今年来的涨幅在消费指数中最高;
五、高息策略
1、指数
恒生指数公司和中证指数公司均发布了:高股息(红利)策略、红利+低波策略、央企+红利策略三种策略指数;国证指数发布了“红利+低波策略”指数;
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为国新投资公司定制指数;
2、基金
红利、科技、创新药,是近段时间以来港股通投资的三大主线;
多数基金都是“应运而生”,成立时间较短,五年以上的只有1只、三年以上的只有2只。
上面列出的8个港股通红利指数均有符合条件的基金;除“国证港股通红利低波”外,其它指数均有跟踪规模较大(30亿元以上)的基金。
六、金融板块
1、指数
“非银”指不包含银行股的其它金融股,主要为保险、证券、多元金融;
“内地金融”指中国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的金融公司;
2、基金
两只基金成立时间均不足两年,但规模较大。港股通非银ETF今年来的涨幅高达51.00%、近一年涨幅高达102.65%。
七、港股通走到哪了?
1、港股比A股提前进入牛市
如下图,
2024年2月初,A股(中证全指)第一次探底的时候,港股(港股通指数)已经是第二次探底(双底),开始反转;
2024年9月底,A股(中证全指)第二次探底然后快速反转之后,港股通已经在上升途中了;
2024.02.05-2024.09.18,A股两次探底,中证全指点位几乎相同(微涨0.41%),而港股通指数已经上涨10.07%。
如下图
2024年2月5日-至今(8月15日),港股通上涨68.60%;同期中证全指上涨47.61%;如下图;
从交易量的变化看,A股在第一次探底时(2024年2月5日)中证全指当日交易额8600亿元,倒第二次探底时(2024年9月18日)当日交易额已经缩水至4697亿元;而港股通指数在2024年2月5日交易额为559亿、2024年9月13日(9月16-18日暂停交易)交易额为519亿,几乎没有变化。
昨日(8月15日),A股(中证全指)交易额22150亿,连续第三日突破2万亿;是2024年9月18日二次底部的4.7倍;港股通8月15日交易额2207亿,是2024年9月13日的4.25倍。
2、港股通的估值百分位已经“不低”
市盈率(TTM)当前值,恒生指数11.33、港股通指数12.63;沪深300指数13.46、中证全指20.49;
市净率(MRQ)当前值,恒生指数1.21、港股通指数1.12;沪深300指数1.45、中证全指1.75;
股息率当前值,恒生指数3.52、港股通指数3.27;沪深300指数2.96、中证全指2.16;
虽然从市盈率和市净率的绝对值看,港股低于A股;股息率港股高于A股;但港股估值长期低于A股,也就是说估值上限低于A股,不能只看数字;
从三大股指指标的十年维度百分位看,港股通指数的市盈率和市净率的百分位均已经超过90%、股息率百分位只有12.39%,估值已经偏高。恒生指数的市盈率百分位71.74%出于合理偏高的位置,但另外两个指标(市净率和股息率)的百分位也已经显示估值偏高。
3、沪港AH溢价持续收窄
沪港AH溢价指数今年来已经下跌15.36%,港A股溢价持续收窄,
意味着港股上涨幅度持续大于A股,估值指标上升速度大于A股。
意味着资金流向港股市场增加;昨日(8月15日)收盘,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358.76亿港元,创历史最高单日净买入纪录。今年以来南向资金持续加码港股,今年累计净流入已经突破9389亿元。
4、南向资金都买了什么?
通过前面的港股通指数分布和跟踪基金数量、规模,我们看到科技、医药和金融三大板块是投资主线;
科技板块以互联网、信息技术为核心;
医药生物板块以创新药为核心;
金融板块则通过追逐高股息(红利)体现,银行的低估值高股息,一直是大资金的追逐对象;而港股保险、证券等非银的低估行业,则受当前投资者青睐。
(全文完)
风险提示:本文内容只代表本人观点,仅作参考之用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,不能作为买卖、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产品的推荐或保证,据此买卖,风险自负。
资料来源:同花顺iFinD、雪球
股票短线配资,闻道配资,财富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